
吃飯這件事能有什麼大學問?吃飯不過就端起碗、舉起筷子、低頭、扒飯入口這幾個動作,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只要身體健康、胃口正常都能好好吃頓飯。然而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社會,吃完一頓飯往往也完成一筆交易、或達成一項協議,因此吃飯也就不單單只是「吃」這個動詞那麼簡單。而我的吃飯既無交易亦無協議的確就只是吃這麼簡單。
舊曆年以來幾乎一直在吃飯這件事上打轉,從豪華餐館到簡餐外食,
由台北的艾美寒舍酒店、
遠企的香宮港式餐廳到ibuki日本料理、
從宜蘭的青山、誠品的泰市場、內湖的廚房客家餐館到忠孝東路的日光寒舍……吃、吃、吃,吃個不停。
就某種程度而言,我認為吃飯這回事還真能啟動所有感官的連鎖效應。首先是記憶,某些食物會想起特定的人、特別的事件。
再來是視覺,從食材的組合與餐具的排列進而到服務員的制服感受一種和諧之美;
另外嗅覺也跟著空間藝術活躍起來,
也許是一盆精心的插花
或是飯前一壺香茗、餐點進行中陪襯的一杯醋;
此外,心也隨著在空氣中飄揚的樂音轉換,或昂揚、或低迴,不受外界煩囂干擾;
吃飯最重要的是專注在傾聽,無論一起用餐的是親友或家人,無非是一種感情的凝聚,在吃飯的那一刻我滿心感激,再美好的食物若無人共享,索然無味想是必然。
這一頓頓的飯,只因為~
有摯友相伴,讓音樂更加悅耳,酒更加醇厚,笑聲更加響亮!
( close friends make the music sound sweeter,the wine taste richer, the laughter ring louder.~~Judith Viorst
瞧 !美國作家茱蒂‧維斯特 也這麼說呢!
(朋友送的正宗寧波年糕 去江南帶回來的 謝謝你Jm !)
如果哪天要我回想最幸福的片刻,其中一幕至少是~~
與你一起吃飯!
上圖哪盤是炒寧波年糕 哪盤是干貝 被我弄得好像雙胞胎
巴哈~西西里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