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地理位置從地圖上看就像被大陸含在嘴裏的一根「狗骨頭」,現在配合觀光根據其形貌美化為「蝴蝶」。
跟台灣苗栗在緯度上幾近平行的金門卻因土地貧瘠早期便有人口外移的現象,
而這些外移到南洋經商致富的僑民成功之後也不忘本返鄉建造洋樓,興建學校回饋鄉里。
因此除了傳統閩式建築,另外類西洋巴洛克風、文藝復興風格的洋樓也不少。
如得月樓、黃輝煌洋樓、陳詩吟洋樓等,受限於時間我們只挑了幾處去。
水聚頭的「得月樓」是當地最高建築物也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古洋樓,在海盜猖獗的年代及往後的歲月中都曾經擔負防禦外敵的責任。
洋樓內的點點滴滴往事經由導遊口中娓娓道來,也給這棟建物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門戶篆體的的對聯「美奐美輪卜其吉,肯室肯構居之安」清晰可見;昔時漂洋過海而來的磁磚依舊散發著美麗。
「陳景蘭洋樓」為金門旅外僑民返鄉購地建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金門最大的洋樓。
整體建物濱海興建居高臨下,格局宏大,主體有2層樓高,包含護屋、圍牆及前面三層花園與東側兩層花圃,於ㄧ樓附設一間小學。
環屋而行二樓的廽廊散置著桌椅,教人好想就在這裏迎著海風遙望海面來個下午茶。如果你去過高雄的英國領事館你可以想像那種fu
從二樓往下望有座刻著「效忠領袖」的立碑,以現今時事映照看來格外諷刺,我們的領袖們有玩權弄術、貪贓枉法、屍位素餐各具鮮明風格,今日有幸生活在在民主養成教育已臻成熟的時代,你我都了解我們要效忠的是國家而非個人。
左方ㄧ棵穿衣的樹,非常醒目,詢問導遊獲知原來是樹生病了。金門人的可愛不只從包覆衣服的樹感受出來。
還有島民敬天法祖、民胞物與的純樸民風亦反應在宮廟、宗祠的建造及陳設上。
唯恐廟宇屋角煞到他人,因此宮廟的左右屋脊額外增建了一片牆面擋煞;
供奉祖宗的祠堂內也一反左小右大的觀念,改為左邊是神明,右邊是列祖列宗的牌位。這個概念有神明已是神無須論大小,而尊崇膜拜右邊的祖先教導後代子孫相信列祖列宗都是好人早晚也會列入神明行列。所以閩南人有句話形容已過世的先人會講:「伊去做神ㄚ!」
升格為神明的祖先是否庇蔭後代尚不得而知,但這間宗祠旁的巨石至少有激勵作用,形似龍形潛地的岩石極為可能是過於堅硬,加上當時挖掘器材不足,因此衍生了這個神話。蔣經國先生來此視察的照片就掛在ㄧ旁牆上。
據說「摸龍頭起大樓、摸龍角(音嘎)穩搭搭!」友人笑說:「我需要!」不免俗的也上前去撫摸,旅遊有時不僅在於風景也在於那橫生的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