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的台北年節氣氛越來越淡了;即使過節回鄉的車潮依然塞爆高速公路。沒錯,是中秋了!柚子照常上市,月餅繼進化成蛋黃酥後,近年來悄悄的換成了鳳梨酥。帶了熱門的鳳梨酥提前一週返回南部過秋節,今年多了媳婦,三代同堂但人丁稀少的家庭,多個人明顯熱鬧些。買了婆婆愛吃的蟹,既應景老人家也開心,一家人剝蟳螯相互禮讓間更給親情增溫,餐桌上三個男人兩對父子;三個女人兩代婆媳,倒也相映成趣。


 


我這個新手婆婆剛上路還很生疏,媳婦進門前老公承諾親家將如女兒般對待,說確切些,將媳婦「視如己出」是我倆的共識;我向來不寵兒子,台語俗諺:「寵豬抬灶」一直牢記在心;對媳婦與對兒子的差別待遇曾遭兒子抗議:「歐~媽!妳真的是~~唯有讀書高耶!」


 


女孩來自別人家,能當女兒固然很好,豈能好過當媳婦?婆婆一向認為女兒是外人媳婦才是自己人,女兒終歸要出嫁而媳婦是娶進來成為自家人的。


我希望能傳承「婆媳要親過母女」的生活哲理,因為這是我親身經歷的版本,老人家的智慧我學得會嗎?


 


當了一輩子公務員,極易陷入慣性思維,更易自以為是。有些自以為是「主流觀點」終身奉行不渝的理念,若想要強行加諸在下一代身上,她會接受嗎?她會虛應故事的敷衍?還是心悅誠服行禮如儀?


人的一生中有那麼多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應付,有必要搞到謹小慎微的凡事戰戰競競?婆媳間有話到底是該坦誠以告?還是隱晦不談?有時不免猶豫…..


 


看到一身POLO網眼衫和牛仔褲的輕鬆裝扮,我問媳婦:「妳就穿這樣上課去?」


媳婦回以一抹微笑尚未作答,兒子搶先說:「不然咧?穿套裝喔?!」


 



 


回到台北,Monica趕在中秋節前帶了自製鳳梨酥來探望我們,取得博士學位後的她目前在台北教育大學任教,得知她同時也送鳳梨酥給系主任和排課的助教。我不禁聯想到媳婦,不知她懂嗎?這種微妙的禮節,課堂上老師沒教的。匯了筆「上課治裝費」給媳婦,順便祝她教師節和生日快樂(剛好相差一天)也當作是禮物吧!


 


然後我開始胡思亂想,會被誤解嗎?以為我不懂(學界生態)裝懂還來指指點點?是對穿著品味有意見嗎?不!其實品味是很個人的私密的,毫無任何邏輯可供遵循,絕對無人有權置喙。


只是以我們過去的認知,服裝儀容整齊是一種禮儀,也是尊重自己和對這份工作的重視,這世代可能不再那麼想了....。年節期間不露痕跡的對助教和系主任表達一種善意,體會他們平日的辛勞,也是一種溫馨。禮多人不怪嘛!


 


有些事就像鐘錶,只要有指針即使數字空白,報時功能依舊存在。空白的自然看不見,看不見的就顯得抽象,而這些抽象的存在,就由孩子們自己決定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王子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