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jfu4600/1385021511-2933952588.jpg)
友人Su 日前e-mail 一封信如下:
今天在人間福報菜根譚香看到一篇文章,感覺很疑惑????想和妳探討........
為人處事在遇到困境、瓶頸時,
要能如「水」:遇山水轉,
遇石水轉,遇岸水轉,
無論遇到誰,我轉!
在人生旅程上,
何妨委曲婉轉,
流出自己獨特的流域,
流出自己理想的曲線
文章內容要人隨波逐流.........適應環境.........做人要圓融......
假如本性是純真....需要改變成虛偽........只為了圓融的人際關係嗎?
如何能?????流出自己獨特的流域,流出自己理想的曲線呢?.
認識Su近20年她是一位具有自省能力,又能時時虛心求教,有大智慧的人,說真的,我實在不夠資格去回答這樣深奧的問題,關於人際關係,充其量我只能算是幼稚園中班,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有多數雷同,相信答案早已在她心裡,於是我講了一個三國演義裡的故事給她聽:
話說曹操挾漢獻帝移駕許都,其實早已暗有稱帝之心,明詔封劉備為徐州牧,實處心積慮欲除之而後快,以杜後患;議士獻計,暗下密書教唆殺呂布,(時呂布方弒董卓,李搉'郭范稱勢作亂,布勢窮投靠劉備暫屯於小沛)備認為非大丈夫所為也,誓不為,並告之呂布,.......故事至此暫且按下......
妳知道呂布後來怎麼對待劉備嗎?當劉奉詔出兵去討袁紹,這呂布竟為丈人受張飛罰酒之辱,引兵來襲,佔領徐州,張飛棄城敗走,奔告備其妻兒淪陷,劉備堅信布必不會殺其妻小,果如所言;劉備回徐州,布送回家眷,並佯欲還徐州,但備堅辭,自願屈於小沛,換句話說,等於當初借布之地,現在剛好易位.
這個故事看起來像是呂布忘恩負義,但尚留餘地.我要探討的是劉備這個人,書上這麼形容劉備----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以上說明足證,你我都不屬喜怒不形於色之人,且一向胸無大志,只想遊山玩水,像我等這類固然性寬和但又如何婉轉?
其實道理很簡單,曾經聽到這麼一種說法:如果長輩有豐厚贈與,則曲意承歡,這是做人基本,至於設若長輩未有遺產或贈與,則至少承歡膝下,這是最少要盡的本份;沒有好處,誰人願意或能夠受委屈?長輩與我非養即育,甚且如此,遑論其他閒雜人等?身處如此是非不分’黑白混淆的時代,已經夠辛苦了,還要那麼處處在意他人?人只要活出自己,又不妨礙他人,已經功德無量了!我不懂得圓融的寬度,但是我知道堅持的尺度,做人在一些無關緊要細微末節的小事上,何妨讓步,至於影響到大原則,攸關性命’聲譽的,則選擇堅持,不知道妳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