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上午,台北,天氣晴。我參加一場喪禮。


 


當天是Linda父親的告別式,她請我負責簽名簿,因此我比家祭時間還早一小時到場,由於喪家懇辭奠儀接待工作顯得不那麼繁瑣,也得以使我得暇觀察當日的情形。這是曾經參加過無數次告別式以來最溫馨的喪禮。溫馨?喪事不都是備極哀榮,要不就是莊嚴肅穆,怎會是溫馨?


 


隨著社會形態的改變生前契約已成時代潮流,喪葬事儀也衍生各種方式,或別開生面或別出心裁的作法時有所聞。有某民代以過逝的親人嗜杯中物,用以酒會友方式告別親友;也曾見電視廣告,有人以未遂心願請親友吃冰淇淋告別。較為傳統的:有為盡孝思以告慰長者在天之靈,花費達上百萬元如May的母喪。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在喪禮上總不脫瀰漫濃烈的哀戚悲慟,似乎不這麼做不足以悼念亡者,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


 


林伯伯的喪禮讓我感覺很不一樣,林伯伯有子女5人,Linda是長女,她大弟長年旅居洛杉磯大妹長年旅居舊金山,只有小弟及小妹在臺灣,她則因兒子Samuel完成紐約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後即返台服務於motorola所以退休後即台美兩地來來去去。


這天一早禮儀社尚未完全就緒,能來的家屬都提早到場,他們就每家族成員一家家的在亡父靈堂前合照,再全部5家人一起合照,他們顯得那麼的自然平靜。在等待儀式進行的過程中只見她大妹紅了眼眶和鼻頭,靠近攬了攬她的肩也握住她的手,大妹說:「願意接受,但終究不捨。」威斯康辛教育學碩士的她,面對生命的課題也不得不選修生命教育學分。


 


靈堂佈置的簡單、典雅符合林伯伯樸實無華的個性,林伯伯的遺照很好看容貌慈祥與他生前相差無幾,看得出子女的孝心顯然在細節上早已預做準備。家祭結束Linda唸了一篇長達3頁的祭文訴說林伯伯的生平;Linda的大弟代表家屬致詞他首先謝謝大家能來參加父親的喪禮,說父親的同學多已早他駕鶴西歸(點出父執輩何以來的不多)接著說台灣男人的平均壽命是76歲而他的父親已經享有86高齡,如今往生也算長壽。我從未見有人能用這樣角度切入死亡這個議題,令我有些訝異!到底這位德州理工學院工業工程、南加大電腦電機工程學雙碩士接下來還有什麼驚人之語?這位長得像小一號王建宣的男人在喪禮上引起我的好奇。


他接著說父親在世身體還健朗時曾於美國小住(讓人感受得到林伯伯生前子女承歡膝下享受天倫之樂的畫面)且經年客居福建,在莆田老家一直有親友晚輩照應起居(這句話點出他們的父親並不孤寂)每回都有人帶領父親兩岸往返(他故意隱晦不談早期在Linda退休前帶來帶去的人是他自己);他很感謝長久以來父親都由他的姊姊照顧,以致於多少不免影響到她的家庭生活品質,他感謝他的姊夫曾多次陪同父親進出大陸(據我們所知Linda’s husband不但數度陪同岳父前往還隨伺莆田,翁婿之情猶如父子世上幾稀?);謝謝大妹無日間斷的國際長途電話晨昏定省;謝謝甫自宏碁退休的大弟總是能盡量抽空陪父親吃頓飯;雖然有外傭協助也謝謝小妹在父親最終時段接手照料,謝謝Samuel經常逗外公開心(這句又點出了林伯父含貽弄孫之樂,)最後他也 謝謝他的 太太Joyce的全力支持….. ,我沒再聽仔細他說什麼因為此刻我已淚流滿面,是什麼樣的因緣能讓他們成為一家人?有多少人會為家人的付出心存感激?有多少人對配偶言謝?這一刻令人動容,我從不知道學電腦的人也可以這麼感性!我只知道Linda她們家兄友弟恭、姊妹感情很好,林媽媽早逝我無緣得見,但是她們的良好家風是一直以來我們有目共賭。


這場告別式既溫馨又真實,她們家人有因學業、有因事業滯美未歸,但是親情絲毫不減,因林伯伯在世時晚輩每一個人都已盡了孝道,他們了無「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因而林伯伯身後事是否一定要親至現場似乎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在倫常日漸式微的今天,在子女多數受西方高等教育的這個家庭裏傳承著,那麼樣的真情流露,實屬難能可貴!


 


能夠坦然面對親人死亡實非易事,華人尤甚。最近剛好閱讀一本書『行前準備*銀髮族畢業手冊』---爾雅出版,作者吳東權高齡81是位資深作家與編劇,出版過50多本書,因四年前妻子罹癌、母親猝逝、自己又得怪症讓他一度想尋短,後來決定寫書正視死亡這件事。全書277頁細數各種行前準備,從改變觀念、心理準備到行動規劃,包括找安養中心、安寧照顧、生前契約、遺囑信託、遺物皮囊處理、甚至連訃文都不假手他人,親自準備自己人生最後一場的畢業旅行。看完這本書後適逢參加這麼一場溫馨喪禮,我想死亡不再是個禁忌話題,正是目前我要展開學習的必要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王子媽媽 的頭像
    海王子媽媽

    海王子媽媽的部落格

    海王子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